【盗窃乱贼而不作的作是什么意思】“盗窃乱贼而不作”出自《礼记·礼运》,原文为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。男有分,女有归。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
其中“盗窃乱贼而不作”的“作”字,是理解整句话的关键。
一、
在“盗窃乱贼而不作”中,“作”意为“发生、兴起”。整句的意思是:没有盗窃和作乱的事件发生。也就是说,在理想的社会状态下,人们之间诚信和睦,没有因私利而引发的盗贼行为和动乱。
这句话反映了儒家对“大同社会”的美好向往,强调的是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,以及道德教化的成功。
二、关键词解释表
字词 | 含义 | 解释 |
盗窃 | 指偷窃、抢劫等非法行为 | 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|
乱贼 | 指叛乱、暴徒、作乱之人 | 社会动荡、破坏秩序的人或行为 |
不作 | “不”表示否定,“作”表示发生 | 没有发生、没有出现 |
作 | 在此句中意为“发生、兴起” | 指某种不良现象的产生或出现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盗窃乱贼而不作”不仅是对社会状态的描述,更是一种理想社会的体现。它意味着:
- 道德教化到位:人们知廉耻、守规矩,不会为了私利而犯法。
- 制度完善:社会管理得当,能够有效预防犯罪。
- 人心向善:百姓安居乐业,没有动乱的根源。
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,成为后世追求社会和谐的重要理念。
四、结语
“盗窃乱贼而不作”的“作”,是“发生、兴起”的意思。整句话表达了对一个无盗无乱、人人安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。这一思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,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关于社会治理和道德建设的深刻启示。